夏季來臨,天氣逐漸炎熱,正是蜱蟲出沒的活躍期,夏季里戶外活動增多,喜歡去草叢、樹林玩耍的孩子,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蜱蟲“盯上”。蜱蟲是貪婪的“吸血者”,可傳播多種傳染病,是郊游、踏青不可不防的“健康殺手”。
為了減少蜱蟲叮咬事件的發生,增強患兒及家長預防蜱蟲叮咬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,切實保障居民戶外活動的健康安全。5月27日上午,東方總院兒科在門診開展了一場生動的“小蜱蟲,大危害”防蜱蟲叮咬健康科普專題講座。
本次科普講座由兒科??谱o士,主管護師王克芳來授課。王克芳以通俗易懂、活潑生動的形式,向患兒及家長詳細介紹了蜱蟲的生活習性、危害、預防措施及被叮咬后的緊急處置措施等科普知識。重點講解了外出游玩如何識別蜱蟲活動區域、防叮咬著裝、如何使用驅避劑、一旦被叮咬如何科學處置等實用的自我防范措施。
蜱蟲,又稱壁虱子、草爬子,是一種芝麻粒大,嗜血的小蟲,小的只有 2~3 毫米,大的有綠豆那么大。它不會飛,不會跳,卻能夠攜帶多種不同的傳染病。蜱蟲是媒介生物,攜帶83種病毒、31種細菌、32種原蟲,常通過叮咬吸血傳播病毒、細菌、寄生蟲等病原體使人患病。
蜱蟲喜歡找人或動物的隱蔽部位,主要是在皮膚較薄、不太容易被騷動的部位。比如:人的頸部、耳后、肚臍、腳趾縫、腿部這些部位,都容易被蜱蟲叮咬;對于動物,也主要集中在叮咬耳朵、頸部、四肢的股內側、尾巴和肛周圍這些柔軟部位。
為了防止碑蟲叮咬,盡量避免在蜱蟲易滋生、滯留的草地、灌木叢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停留。進入草叢、樹林等環境中時,宜穿淺色的長衣長褲,不穿涼鞋,避免皮膚裸露。不在草地、灌木叢、樹木上晾曬衣物,從草地、灌木叢、樹木上收拾衣物后要注意檢視清除滯留的蜱蟲。離開可能有蜱蟲的環境前,仔細檢查身體和衣物,看是否有蜱蟲叮入或爬上,有條件活動后洗澡,更換衣物,發現蜱蟲后立即清除。
如發現被蜱蟲叮咬,切勿用力撕拉。蜱蟲叮咬人后會持續吸血,它的口器有倒鉤樣結構,吸血時頭部包括口器是深深扎進皮膚里的,如果生拉硬拽,很容易將蜱蟲頭部留在皮膚內,增加感染風險。正確移除蜱蟲,不適盡快就醫。用酒精、碘酒麻醉蜱蟲,使蜱蟲頭部放松或死亡,再用鑷子貼近皮膚夾住其頭部,慢慢向上提起。拔掉蜱蟲后檢查蟲體是否完整,傷口是否有蟲體殘留,如果沒有異物殘留可以消毒傷口后觀察隨訪,持續觀察,如若出現發熱、頭痛、皮疹紅斑或其他不適癥狀,懷疑自己感染,一定要及時就醫,并告知醫生自己有蜱蟲叮咬史。
小蜱蟲,大危害。雖然被蜱蟲叮咬危害有很多,但是做好防護就可以確保安全。此次科普活動,既提高了患兒及家長對蜱蟲危害和被叮咬后緊急處置知識的了解,也增強了他們防蜱蟲叮咬的科學防護能力,大家紛紛表示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健康知識“干貨”,受益匪淺。
24小時服務電話:0554-6895999紀委:0554-6895236投訴辦:0554-68695132
醫院地址:安徽省淮南市洞山老龍眼
Copyright © 2024淮南東方醫院集團
微信公眾號
手機版
微信公眾號
手機版